同学们,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六课《猫》。
首先作者你要会读啊。振铎
我先问问大家,大家喜欢猫吗?
喜欢啊,看来都喜欢啊。
有多少同学家里养过猫?
只有五个同学家里养猫。
看来你们喜欢程度还不太够啊。
好,我问一问同学,请你来。
我猜你和猫之间有许多难忘的事,给大家讲一个好吗?
嗯,就是前几天,我姐姐过生日,然后爸爸把我们带去那个饭店,我妹妹刚倒了一杯可乐,他们两个打闹,就把那杯可乐倒自己身上了。
哦,你看,他家里人非常爱猫,家里过生日把猫都带去了,是吧?
好,请坐。
我相信啊,很多喜欢猫的同学,甚至养猫的同学,一定和猫之间发生了许多难忘的事情。
我说的对不对?
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这样一家人,他们非常喜欢猫,也先后养过几次猫,但是他们最终却发誓永不养猫。这家人和猫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情呢?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振铎一起走进课文,一探究竟啊。
好,这篇课文大家预习几遍了?
预习两遍的举手。
预习三遍的举手。
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充分。
好,那么老师要来考考你。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。概括文章的内容,那么老师给你一个方法。概括方法,什么人,什么事,什么结局。
默读的要求还记得吗?
记得。
我们一起来读一遍。
不动唇,不发声,不指读,不回看
还要呢?
做到眼到,手到,心到。
好,大家带着这些要求,快速的默读课文。
读完了吗?
读完了。
谁先来说?
好,请你来。
我家分别养了三次猫,总是失踪或死亡,最后我们家发誓永不养猫。
最后我们家发誓永不养猫。
好,他严格的按照了什么人,什么事,加什么结局。
好,孩子你找的这么快,我想问你,你是不是抓住了文章当中哪一句话?
我家养了好几次猫,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,第一句。
第一段的第一句是什么?
好,请坐。
他很聪明,他很聪明。
为什么呢?
他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一个中心句。那么大家来看,如果你加上老师讲的方法,什么人,什么事,加上什么结局,就可以非常快速的去概括文章的内容。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的话,把它压缩,是不是就更快了?好,记住这种方法。
好,那大家预习的很充分。
那么,老师想考考你
这是刚才你们看到的,我家先后养了三只猫,总是失踪或死亡,最终我家永不养猫。
好,那么下面来看,大家把这篇课文读了好几遍。
那么全家人最喜欢哪只猫,最不喜欢哪只猫?
现在有答案了吗?
有。
好,有你按照这个格式来说,你考虑一下,组织一下语言。全家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只猫,因为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?好,你先组织一下语言。
谁准备好了可以来吗?
好,请这位小伙伴来说。
全家人最喜欢第二只猫,因为它有趣活泼。
大家同意他说的吗?
同意。
真的同意?
有一个不同的声音。
好,来,孩子请来。
第二只猫应该是更有趣更活泼。
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的?
因为第一只小猫很活泼,这一点在第一自然段里写到了。
我们来看第二只猫,你刚才说的更有趣更活泼,可以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吗?
好,请来读一读。
从第三段看,这只小猫叫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。
哦,有一个字大家注意到了没有?
叫,同第一只小猫相比,它更活泼更有趣,也就是说第一只小猫是有趣的、活泼的,第二只小猫更有趣更活泼。
好,都请坐,那么我们来抓这个字。
实际上这篇在这一段当中还隐藏了好几个更,比如更有趣更活泼,还有没有?
你还能找到它几个更?
没找到的话,继续来读这一段,仔细研读第三段,同学们也可以相互交流一下,等会请同学发言。
谁有发现,先举手。
有发现了吗?
还没有发现是吧?
继续读。
有发现了吗?
好,继续读。
第三段,按照这个结构。
妹妹立刻分散了一部分的注意力,又被这只黄色的小猫吸引去,这个立刻其实跟更的意思是相近的,因为第一只小猫已经很好看了,但是妹妹立刻把注意力又分散,又给一部分第二只小猫,那就说明第二只小猫一定会很有特色,会更好看。
你所说的压缩一下就更有特色,是不是?
您认为它的特色点在哪里?
我觉得它的特色应该是下面那个更有趣更活泼,然后作者还说它似乎太活泼了。
似乎太活泼,还是更有趣更活泼,是不是?
更有特色,好,另一个。
还有一个是它是浑身黄色的小猫。
你想说一个更,你觉得第一只小猫什么颜色?
第一只小猫是白雪球。
白雪球花白的是吧?
第二只小猫呢?
你觉得是浑身黄色的好看还是花白好看?
花白好看
哦,你的审美可能和我不太一样,我认为我要选猫的话,我选浑身一点杂花都没有。
你们同意我这个观点吗?
所以因此这个出来一个更,更好看,更有趣更活泼更好看,还有没有发现?
还有没有?
第三段的最后一句。
按照这个格式,说说看。
全家人最喜欢第二只猫,因为它比第一只猫更有用处。
何以见得?
第三段最后一句,原文写道:
有一次,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,自此,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。
因此你概括它?用一个更
更有用
大家记一下,更有用,本领更高,还有没有
哦,你有发现,好,请你来。
全家人最喜欢第二只猫,因为它更受家人的喜爱。
从文中可以看出,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,一天到晚“小猫呢?小猫呢?”地要查问好几次。
因此你用一个更?
更喜欢。
更喜欢,更让人提心吊胆,是吧?
好,请坐。
实际上还有一处更,我估计大家可能都没有发现,所以我们读文章一定要读到字里行间去。比如大家来看这句。
我回家吃中饭,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,一见我进门,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。
我每天中午回家吃饭总看见它坐在门口,这是什么的感觉?
在等它
那如果这只小猫会说话的话,它一见我进来便飞也似的的跑进去了,你猜它会说什么?
它来了,它来了,我们这个好像不太nice,哦对,主人回来了,然后呢,可以开饭了,是不是这样的?
主人回来了,可以开饭了,所以这样的小猫是不是很通人性?
因此我们用一个更,更通人性,对不对?
那么你来数一数,第二只小猫有哪些特点?
有哪些个?
来,说一说吧,五个手指能不能说完?
试试看,它更有趣,更活泼,更漂亮,更有用,一个这样的小猫是不是我们更喜爱它?
我们更喜爱它,对它宠爱有加,那你说我们养这样的小猫是不是会得到许多快乐?
是不是这样的?
好的,会得到许多的快乐。第二只小猫我们梳理完了,那么全家人最不喜欢哪只猫?
对,请你来。
全家人最不喜欢第三只猫,因为这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,又很瘦,之前还烧脱了好些块毛,样子更难看。从文章第十五段可以看出,如此过了几个月,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。
你说得非常详细,抓得很准。
那么你能发现这一段里,作者也用了哪个字来写第三只猫吗?第二只小猫我们抓住“更”,第三只小猫用了哪个字?
用了“不”。
好,那你来总结一下,它有哪些“不”?
不活泼。
还有吗?
不好看。
还有没有?
也不去捉鼠,没有用。
总结得很好,还有同学补充吗?
不讨人喜欢。
不像别的小猫,只喜欢玩耍。
对,它也不喜欢玩。和第二只小猫相比,这里用了好多“不”,写出了我对它的厌恶。
作者写第二只小猫用了一个“更”字,让我们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喜爱;写第三只小猫用了一个“不”字,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厌恶。
语言是有温度的,文字是有情感的。抓住这些词语,我们就懂得作者的情感倾向,对不对?
那我们再来感受这一段,一起朗读第十五段。
好,我们一起来读一遍,好吗?
来,打开书,在第十五段。我开个头: 冬天的早晨,预备,起!
冬天的早晨,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。毛色是花白,但并不好看,又很瘦。它伏着不去。我们如不取来留养,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。张婶把它拾了进来,每天给它饭吃。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,它不活泼,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,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,连三妹那样爱猫的,对于它也不加注意。如此的,过了几个月,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。它渐渐的肥胖了,但仍不活泼。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,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。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,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。有一天,它因夜里冷,钻到火炉底下去,毛被烧脱好几块,更觉得难看了。
学到这里,老师有一个疑惑想请大家来解决一下,按照正常道理来说,应该是最喜欢的那只猫死了他才最难过。但是最不喜欢的第三只猫死了,“我”却最难过。
这是为什么?
你们考虑一下, 把语言组织一下, 告诉我, 好吗?
你们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, 来, 同桌相互交流一下, 组织一下语言, 可以了吗?
我可以请你说一下吗?
好, 请说, 你认为, 为什么?
因为作者冤枉了那只猫。
他抓住一个词, 冤枉, 是吧?
那文章当中还有一个词, 还有一个词, 可以解释一下冤枉, 哪一个词?
好, 请你解释一下, 妄下断语, 哦, 妄下断语, 好, 先别慌, 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, 什么叫妄下断语吗? 妄下断语。
妄是什么意思?
大家知道妄是什么意思吗?
妄, 哦, 轻易的, 轻易的, 随意的, 定语呢?
定语就是结论, 结论对不对?
也就是随意的, 草率的, 下了什么结论, 对不对?
好, 请说, 那么他随意的, 草率的下了什么结论?
这只猫是你来的, 哪一句话?
我们来看第二十二段,原文写道:
我很愤怒,叫道:“一定是猫,一定是猫!”于是立刻便去找它。
孩子,这段应该怎么读好呀?
应该读出愤怒,除了愤怒,还应该是一种不平的感觉
哦不平的感觉 很难过
你能不能把这种愤怒又难过的情感 给大家读一读
我很愤怒,叫道:“一定是猫,一定是猫!”于是立刻便去找它。
大家会读这一段吗? 要把这句话读好, 你可别小看这句话。
这句话一定什么一定什么八个字。
一个逗号一个感叹号。
这用的什么手法?
反复。
反复手法对吧。
所以我们要读处理好三组关系。
高与低的关系, 轻与重的关系, 快与慢的关系。
我不仅妄下断语啊,在愤怒的情况下我还妄作断情。
我下面该怎么做了?
我拿棍去打他,你要注意啊,是一根木棍,不是木棍,对吧?
好,那所以可见,作者,你猜想这一棍下去,在这猫非死即伤,对不对?
就我打完他之后啊,作者用了一个字,这个字特别好。
你看啊,我打完他以后,我心里还愤愤的,以为成见还没有快意,那怎样才有快意呢?
打死他。
对,置之死地而后快。
是吧?
所以可见,当时作者在愤怒的情况下,还冤枉了这只猫,由此可见,这注定是一场悲剧,是一场冤假错案。
是一场冤假错案。
养猫之徒。
所以啊,你看啊,人在愤怒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冷静,一定。
为什么他对这只猫下手这么狠呢?
刚才我们看的这许许多多的部,就说明我对这只猫没有好感,我本身就讨厌你,你还不捉鼠,你还不活泼,你还没有趣,我向来我就讨厌你,你现在又好像吃了我的鸟,我打不死你才怪,对不对?
我打不死你才怪,作者下了这样一个结论,还有证据吗?
没有证据,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?
证据就是原文中的这句话:
我匆匆跑下去看,果然一只鸟是死了,羽毛松散着,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。
挣扎了许久,好,请坐。
还有证据吗?
来,不然进去。
还有第二十七段,原文写道:
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,态度很安详,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。我想,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。
你读的这两句话当中有两个词特别有意思,你再拿两个词。
一个是态度很安详,还有是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。
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东西,有一个词很好。
好像,我想他一定是吃着鸟的腿了,你觉得我刚才读的这句话当中哪个词好?
一定。
我想是什么意思?
我认为。
假如你是警察,警察先别慌张,我是罪犯,我俩走在大街上不期而遇,你一把抓住我,我好像认为你是一个罪犯,你抓住我胳膊,我理你吗?
我不理你,你要有什么?
证据,不仅要证据,要有确凿的证据,对不对?
好,请坐。
还有哪里没有确凿的证据?
小宝,请你来。
在第十七段,原文写道:
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,似乎也特别注意,常常跳在桌上,对鸟笼凝望着。
有一个词也很好。
凝望,对吧?
他去吃鸟了吗?
他去吃鸟了吗?
他仅仅是望一望,对不对?
好,那么老师把能找到的证据都给大家找出来了,你来看一看。
第一个,似乎也特别注意,似乎是什么意思?
好像。
有确凿的证据吗?
没有。
没有是吧?
我找了半天没找到,真是畏罪潜逃了。
我以为,什么叫我以为?
什么叫畏罪潜逃?
应该用在罪犯的身上,在这里用在小猫的身上,是不是有点?
牵强。
牵强,有点大慈小怒,是不是啊?
猫犯罪了吗?
没有。
好,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东西,于是我就断定,我想它一定是在吃鸟的腿,由此可见,我的证据确凿。
所以啊,证据不确凿,就拿大棒去打人家,它犯了什么错误?
冲动。
冲动是猫鬼,还犯什么错误?
冤枉了他。
还问你一句话,好,进去。
轻易就下了结论。
轻易的就下了结论,这就是望下断语,对不对?
好,请坐。
那么在望下断语的情况下,注定会造成一场冤假错案。
当第四只猫,黑猫出现的时候,我才意识到我冤枉了这只小猫,我不仅冤枉了它,我还拿木棒狠狠地打了它,你说此时此刻,我的心里写满了哪些词?
后悔。
后悔,还有呢?
悲痛。
悲痛,还有呢?
自责,还有呢?
愧疚。
愧疚。
悔恨。
悔恨。
还有呢?
难过。
难过,好,我们把这种情感一起放进去,下面来准备一下吧。
来,你自己先试一试,看能不能读。
如果想把这一段读好,要记住刚才我们讲的,朗读指导,要处理好记住关系啊。
三种关系,高与低的关系,快与慢的关系,还有一种情绪重理关系。
好,老师来示范一下啊。
我心里十分的难过,真的,我的良心受伤了,我没有判断明白,便妄下断语,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。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,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,我的虐待,都是针,刺我的良心的针!
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,亦使我感到我的暴怒,我的虐待,都是真,刺我良心的真。
好,所以要处理好,这是降调,这是升调,要处理好轻与重,高与低,快与慢的关系。
好,我们一起来一遍好吗?
来,我开个啊。
我心里十分的难过,预备起。
我心里十分的难过,真的,我的良心受伤了,我没有判断明白,便妄下断语,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。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,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,我的虐待,都是针,刺我的良心的针!
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,亦使我感到我的暴怒,我的虐待,都是真,刺我良心的真。
这句话你们读快了啊,刺我良心的真。
你最好带着畅意,带着气声去读,刺我良心的真。
好,我们把这句话来读读啊,都是真,预备起。
都是真,刺我良心的真。
很好,很好啊。
所以啊,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来自对作者那种愧疚自责难过。
那么大家来看,这只小猫有没有感受到过这种情感?
它感受到了吗?
这只小猫到了哪里?
到了邻家的屋脊上。
这么简单的吗?
邻家的屋脊上。
小猫什么时候死掉的?
两个月后,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。
那么如果这只小猫能说话的话,你说它在临终之前,它要对我说什么?
我们可以写一下好吗?
或多或少都可以。
可以吗孩子们?
这老师写的很多,可以进去吗?
主人啊,你冤枉了我,我怨你又不怨你。
你曾试试给我的饭,但也曾冤枉我是鸟,我是害怕的,但也是有些悲愤的。
我恨你无确凿的证据来怪罪我,我害怕你再来打我。
再见了主人,下辈子我就不来你们家了。
这是一只通情达理的猫,其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我,我怨你又不怪你,很好,好请坐。
谁再来试一试?
主人啊,我实在是太冤枉了,我每天对鸟笼凝望,只是因为我知道您是喜爱这对黄鸟,绝没有要吃掉它们。
我知道您们不太喜欢我,但我与你们相处了几个月,怎能这般不相信我呢?
那个木棒打在我身上时,真是让我心凉。
主人啊,永别了,下辈子愿我能和您做一次好朋友吧。
好,这是一只通情达理的猫,这是一只充满感情的猫。
来,可以起来吧。
主人,我只是一个没有办法表达自己心情的动物,而那天我只是在晒着太阳,看着一只黑猫咬死了你的鸟。
而你不分清楚照白就打了我,我不会怪你,因为那晚你救了我。
希望我下辈子还能再遇见你,请不要再对我这样了。
这是一只感恩图报的猫。
他原来是在阻止黑猫吃鸟,是吧?
好,请坐啊。
大家充满感情的文字真好。
哎呀,听了大家读的啊,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,是吧?
大家看来真是入情入境了。
第三只猫在我的生活当中只是一个弱者。
我从来没有去关心过它,没有在意过它,更没有平等地去对待过它。
反而我对它大棒相加,后来更是妄下断语,痛打了它,让它逃到邻家的屋瓦上,甚至死在了那里。
所以啊,大家来看,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,刺痛了我的良知。
于是我才发下一个誓言——永不养猫。
孩子们,这哪里还是永不养猫啊?这分明是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一次自我反省、自我反击,对不对?
因此我们全家有过错。
我有过错。
这只猫有没有过错?
也有过错。
是我的偏见导致了冤枉。
我的冤枉让我痛下毒手。
那这只猫被冤枉得太多,看它懒惰。
你勤快一点不好吗?
你活泼一点不好吗?你性格欢快一点,你多去捉老鼠,不就避免了这场悲剧了吗?
对不对?所以非心所愿,为之悲啊。
第三只猫的悲剧,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呢?好,你觉得呢?
不养猫。
你刚才说不养猫,这是一种办法。
可这场悲剧首先在于我也好,全家人也好,都对它抱有偏见,对不对?
都是偏见。
那么除了偏见之外,还有什么?
冲动,妄下断语。
对,偏见会造成不可逆转的错误,冲动是魔鬼。
我有平等、公正地对待第三只猫吗?没有吧。
第三只猫是弱者,是一个可爱的生命,我同情过它吗?我给过它一丝温暖吗?
没有。因此我们要同情作者,同情一切生命,对不对?
三只猫的往事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悲剧。
这哪里还是作者在写猫啊?
分明是在反思自己。
所以这是自我反省。
更大的悲剧是美好人性的往事,他在反省自己,反省自己什么呢?
如果能够公正平等地对待这只猫,如果能够珍视一切生命,第三只猫的悲剧就不会再上演。
如果我们能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公正的平等的来珍视生命,来对待一切弱者,对待一切生命,那么第三只猫的悲剧就不会再上演了。
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啊,同学们都能够像作者一样重拾美好的人心,都能够自我反省,以悲天悯人的高度公正平等的去对待生命,对待弱者,对待一切的弱势群体。
那么类似第三只猫的悲剧就永远不会再次上演。
那么今天的作业哈,必做题: 请你执笔,替我给死在邻家屋瓦上的小猫写一封信啊。
第二选做题: 课外阅读夏敏尊《猫》和《敬礼的猫》,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。
好的,同学们,下课!
起立!